这首诗以梅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联“相见汉皋晚,相思湘水春”通过描绘汉皋夜晚的相遇和湘水春天的相思,暗示了时空的遥远和情感的绵长。接下来,“若非捐佩者,定是解珠人”将思念之人比喻为古代故事中的赠珠或解佩之人,寓意其珍贵与深情。
“根头春已动,枝面雪浑消”描绘了梅花在春天到来时生机盎然的情景,暗喻友人的情感也在悄然萌发。接着,“称是黄金屋,寻常贮阿娇”运用典故,将梅花比作富贵之家,寓言友人如同被珍藏的佳人,令人向往。
“南枝已先暖,北枝犹苦寒”通过对比梅花的不同生长状态,象征着诗人与友人间的境遇差异,以及对友人处境的牵挂。后两联“笛中吹不尽,画里得相看”和“故人不可见,梅花如故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将梅花与友人形象融为一体,即使现实中无法相见,也能在艺术中寄托相思。
最后,“相思隔明月,独吟逢早春”以月夜和早春的景象收束全诗,既写出诗人独自吟咏的寂寥,又借早春之景寄寓希望与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高超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