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

弄影逃形,不知形为影本。

以法问法,不知法本非法。

以心传心,不知心本无心。心本无心,知心如幻。

了法非法,知法如梦。心法不实,莫谩追求。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宋朝释真悟的《偈》,以禅宗的思维,通过比喻和反问,探讨了声音、影像、法与心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诗中运用了“扬声止响”、“弄影逃形”等形象描绘,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

“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通过“扬声”与“止响”的对比,提出声音与响声的关系,暗示声音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响声所引发,从而引出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弄影逃形,不知形为影本”,进一步将这一思想扩展到影像与实体之间,指出影像并非实体的直接反映,而是实体在光线作用下的显现,强调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

“以法问法,不知法本非法”,通过“法”这一概念的自问自答,揭示了法(规则、道理)与非法(非规则、非道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读者思考法的本质及其应用。

“以心传心,不知心本无心”,探讨了心与心之间的传递,指出真正的传递并非基于物质的心脏,而是基于精神层面的理解与共鸣,强调了心灵交流的重要性。

“心本无心,知心如幻”,最后回归到心的本质,指出心并非实体的存在,而是一种虚幻的感知,提醒人们认识到心的虚幻性,从而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事物的本质,体现了禅宗追求的“见性成佛”的精神,即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领悟,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1)

释真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不能盖,地不能载。一室无私,何处不在。

形式: 偈颂 押[贿]韵

净土院

法界惟心现,真风触处凉。

具茨非有路,建德岂须粮。

地僻远尘世,境幽闻妙香。

此山斯净土,不必往西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观海

汹汹澜无际,滔滔势欲东。

百川容莫量,三岛杳难穷。

天淡祠堂古,云低客路通。

暂来回首懒,归辔逐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洪岩山六题(其一)石门

岩穴神仙宅,山门向岭开。

时横云作钥,怕有俗人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