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上曲七首(其七)

山接胡奴水,河连勃勃城。

数州今已伏,此命岂堪轻。

碛吼旄头落,风乾刁斗清。

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孤寂与苍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山接胡奴水,河连勃勃城”将读者带入一个地理上的边陲之境,胡奴水与勃勃城交织成一幅边塞图景。

紧接着,“数州今已伏,此命岂堪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数州"指多个地方或地区,而这些地方如今都已经屈服于外来势力之下,"此命"则是指命运、使命或者天命,"岂堪轻"意味着这种命运岂能看作轻率的。

"碛吼旄头落,风乾刁斗清"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碛吼"形容沙漠中的风声,如同哀鸣,而"旄头"可能指的是古代军旗或是某种动物的尾巴,这里被用来形容狂风中物体的飞扬。"刁斗清"则描绘了一种空气干燥,星辰清晰的夜晚景象。

最后,“因嗟李陵苦,祗得没蕃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李陵的同情与感慨。李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军,因兵败被迫投降胡人,从此成为边塞上一段传奇。而"祗得没蕃名"则意味着即使在异乡他乡,他也仅能得到一个外来的名字,无法摆脱其苦难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孤独感、历史变迁的无常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凉。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古塞下曲七首(其一)

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

地使人心恶,风吹旗燄荒。

搜山得探卒,放火猎黄羊。

唯有南飞雁,声声断客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古塞下曲七首(其二)

归去是何年,山连逻逤川。

苍黄曾战地,空阔养雕天。

旗插蒸沙堡,枪担卓槊泉。

萧条寒日落,号令彻穷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古塞下曲七首(其三)

虏寇日相持,如龙马不肥。

突围金甲破,趁贼铁枪飞。

汉月堂堂上,胡云惨惨微。

黄河冰已合,犹未送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古塞下曲七首(其四)

南北惟堪恨,东西实可嗟。

常飞侵夏雪,何处有人家?

风刮阴山薄,河推大岸斜。

祗应寒夜梦,时见故园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