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玉山歌》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座神秘的玉山,其构思独特,意境深远。
诗的开头“须弥山北水晶宫,天开图画自璁珑”,以夸张的手法,将玉山比作位于须弥山北的水晶宫殿,仿佛是天开的画卷,玲珑剔透,展现出玉山的非凡之美。
接着,“不知何年飞海东,幻成三个玉芙蓉”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玉山的神奇与古老,它似乎是从大海彼端飞来,幻化为三朵玉质的莲花,充满了神秘色彩。
“庄严色相俨三公,皓白须眉冰雪容”描绘了玉山的庄严与高洁,仿佛是三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他们的面容如同冰雪般纯净,体现了玉山的神圣与纯洁。
“夹辅日月拄穹窿,俯视众山皆群工”则展现了玉山的崇高地位,它如同日月的支柱,俯瞰着群山,显示了其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权威。
“帝天不许俗尘通,四时长遣白云封”表达了玉山的超凡脱俗,它被神明所庇护,四季都被白云环绕,远离尘世的喧嚣,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偶然一见杳难逢,唯有霜寒月在冬”则点出了玉山的难得一见,只有在严冬的霜寒之夜,才能有幸一睹其真容,强调了其珍贵与神秘。
“灵光片刻曜虚空,万象清明旷发蒙”描绘了玉山的灵光闪耀,瞬间照亮了虚空,使万物清明,揭示了玉山的灵性与启示力量。
最后,“须臾云起碧纱笼,依旧虚无缥缈中”以云起云散的景象,再次强调了玉山的飘渺与不可捉摸,同时也暗示了其永恒的存在。
“山下蚂蟥如蚁丛,蝮蛇如斗捷如风。婆娑大树老飞虫,攒肌吮血断人踪”通过描绘山下的生物,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存的艰难,与玉山的圣洁形成鲜明对比。
“自古未有登其峰,于戏,虽欲从之将焉从”则表达了对玉山的向往与敬仰,但又意识到其难以触及,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启示的玉山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