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雁》由明代诗人黄好信所作,通过描绘大雁在春季迁徙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首句“万里湖南雁”,以“万里”二字开篇,强调了大雁迁徙路程之遥远,湖南作为起点,预示着一场壮丽的旅程即将展开。接着,“春来又北飞”,点明了时间与方向,春天的到来标志着大雁将返回北方的故乡,这一行为体现了生物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本能。
“亦知乡土异,不恋稻粱肥。”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大雁迁徙的深层原因。它们虽然知道迁徙目的地与湖南的环境差异巨大,但依然选择北飞,不为稻田的肥沃和丰富的食物所诱惑,展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绝塞心先到,长河影渐稀。”这两句描绘了大雁在迁徙途中的景象。即使在遥远的边塞之地,它们的心灵已经先行到达,象征着心灵上的归宿感。同时,随着飞行距离的增加,长河的影子逐渐变得稀疏,暗示着旅程的漫长与艰难。
最后,“玉关门外客,应待问征衣。”这里引用了“玉门关”的典故,玉门关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象征着更远的迁徙终点。诗句中“应待问征衣”则表达了对大雁旅途艰辛的同情与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旅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迁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自然法则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