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梵院清虚堂

天清蚕麦馀,绿结桃李实。

老僧诗衔袖,过我语言质。

怀山意先行,如病梦芝朮。

去□才一舍,鞭策不终日。

堂筵新结束,空洞无长物。

风来舞翠杉,土暖荣病橘。

欲行意先清,舌评骥不及。

何由解鞍卧,夜枕雨潇瑟。

泉清韵磬远,林樾琅玕密。

杯寒续飞斟,烟继香绕室。

谈玄契参同,酒旨妙真一。

怀新辜雅趣,意懒□健笔。

亦如罢参僧,野禅缚枯律。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空清澈,麦田丰收,绿意满枝,桃李结出果实。
老僧衣袖间带着诗篇,与我交谈,言语质朴。
心中挂念山色,如同病中梦到灵芝和术草。
离开这里只有十里,但行程匆匆,无法整日悠闲。
厅堂宴席刚结束,空荡荡的没有多余的物品。
风吹过翠绿的杉木,土地温暖,病橘也生机勃勃。
想要前行,心意先要清净,即使口才如骏马也无法形容。
何时能卸下鞍鞯,夜晚枕着潇瑟的雨声入睡。
泉水清澈,钟声悠远,林间竹叶繁密。
酒杯微凉,继续斟酒,烟雾缭绕,香气弥漫室内。
谈论玄理,心意相通,酒香醇厚,意境纯真。
心中怀有新鲜感,却辜负了高雅的情趣,意兴阑珊,提不起笔墨。
就像结束了参禅,野性的禅修束缚了枯寂的戒律。

注释

蚕麦:指麦子丰收。
绿结:绿色的果实挂满枝头。
诗衔袖:衣袖上挂着诗篇。
鞭策:驱使,催促。
结束:宴会完毕。
空洞:空荡荡的。
荣病橘:病橘因土壤温暖而茂盛。
解鞍卧:卸下马鞍躺下。
磬:古代打击乐器,此处指钟声。
琅玕:竹子的美称。
健笔:有力的笔触。
野禅:不受拘束的禅修。
枯律:枯涩的戒律。

鉴赏

这首宋诗《题净梵院清虚堂》描绘了诗人俞烈在春天时节游历净梵院清虚堂的所见所感。首句“天清蚕麦馀”写出了天气晴朗,春麦已熟,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绿结桃李实”描绘了满树的桃李挂满了青绿的果实,显得繁花似锦。

诗人与老僧交谈,老僧的诗句深沉质朴,犹如含在口中未吐出的珍珠。诗人内心向往山林,感觉如同梦中寻找灵药般期待解脱。他离开净梵院只有短短一舍(古代里程单位),但行程并不急促,因为“鞭策不终日”。

堂内陈设简朴,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堂筵新结束”的痕迹。室外,风儿吹动翠绿的杉树,温暖的土地使病橘得以茂盛。诗人欲离去,心中却先感到清明,认为自己的见解甚至不如骏马的评语高明。

夜晚,诗人想象着在雨声中解鞍休息,泉水清澈,钟磬声悠远,林间树叶繁密。饮酒谈玄,意境深远,酒香四溢,仿佛与道家的真谛合一。然而,诗人因心绪不宁,无法写出雅致的诗篇,这让他想起自己仿佛像一个放下修行的僧人,被野性的禅意束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反思的深度。

收录诗词(2)

俞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岩

三岩之下有贤良,暮史朝经万卷长。

树老山空人已尽,烱然千古姓名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白华岩

风剪飞丝雨脚残,半山虚旷九秋寒。

洗开万里乾坤眼,更上苍岩顶上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浯溪(其二)

宋朝一统旧江山,南北中分已百年。

壮士不须誇此颂,健提椽笔上燕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浯溪(其一)

大唐有颂到浯溪,翠藓苍崖古画垂。

西望函关今万里,淡烟斜日几荒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