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樊昆来太史

董狐之后无良史,千古是非成彼此。

诸葛曾蒙入寇名,涑水犹然况馀子。

缅忆当年天柱折,龙蛇起陆坤维裂。

一二孤臣川岭间,泣尽穹苍还继血。

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

与君先世有同符,异地殊功元一辙。

淩烟旧画已荒芜,返日雕戈更谁说。

君持史笔入兰台,自有鸿文纪前哲。

所嗟江左及闽滇,十六年中统三绝。

身膏草野几何人,毅魄贞魂总英杰。

非无蹈海葬波涛,亦有高栖守岩穴。

稗官野乘世有之,益部黔南事多缺。

呜呼,天地之立维三纲,斯人之死而不亡。

表往所以劝方将,大书特书吾所望,其副寄我山中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赠樊昆来太史》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以“董狐之后无良史”开篇,引出对历史记载者的赞誉与期待。诗中通过对比董狐(春秋时期著名史官)与后世史官的能力,表达了对史官公正记录历史的重视与敬仰。

接着,诗人引用诸葛亮的例子,强调即使在乱世中,也应保持正直,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通过“缅忆当年天柱折”描绘了历史动荡的场景,暗示了历史变迁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牺牲。

“一二孤臣川岭间,泣尽穹苍还继血”一句,赞美那些在艰难时刻仍坚守信念的少数忠臣,他们的眼泪和牺牲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只期不负方寸心,宁知姓氏千秋列”,强调了个人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历史会记住这些人的贡献。

“与君先世有同符,异地殊功元一辙”表明了历史上的英雄不论时代背景如何,都具有相似的精神品质。接着,诗人感慨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淩烟旧画已荒芜,返日雕戈更谁说”,表达了对历史记载不完整或遗失的遗憾。

最后,诗人赞扬了樊昆来太史作为史官的责任感和对历史的记录,“君持史笔入兰台,自有鸿文纪前哲”,并对其在江左及闽滇地区十六年间的努力表示赞赏。同时,诗人也对那些为了理想而牺牲的人们表示了敬意,“身膏草野几何人,毅魄贞魂总英杰”。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英雄、忠诚与牺牲的探讨,展现了对历史记录者及其工作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记忆的重视。诗中充满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当代史官责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题把酒问天图

梦梦无醒日,高高独奈何。

酒旗天上有,醉客更应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李广文方水葬于东郊哭之以诗二首(其一)

一揖青郊外,从兹隔九原。

及于棺下送,犹胜梦中言。

避地频同旅,移家近对门。

平生期许意,今日更何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李广文方水葬于东郊哭之以诗二首(其二)

直谅今谁及,经纶世未知。

禄微为养日,官小作人师。

琼海麻衣返,庐溪素旐驰。

六年长别泪,滴入数行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戊寅元旦家园漫成

云物春城佳有馀,小台搔首立踟蹰。

百年驹过三分二,一岁人闲正月初。

生态可知霜后树,旧交唯有蠹残书。

东风掩户教儿辈,霄汉新翎看鹤梳。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