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行

平生几两谢公屐,爱山爱水真成癖。

集云峰在指顾间,年来抗尘乃绝迹。

西风从臾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

九秋颢气接岚气,五里松声答泉声。

招提金碧压深窈,钟鼓四时递昏晓。

梵音独许山鸟听,禅梦不惊胡蝶绕。

土腴露饱蔬笋鲜,一粥一饭天上僧。

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

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

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中曾几度穿着谢公屐,对山水的热爱几乎成了病态。
集云峰近在眼前,近年来却因避世尘嚣而不再涉足。
西风吹拂,我有意登山,虽然未至佛境,但心境已清静。
秋天的清新之气与山岚交融,五里的松涛声回应着泉水声。
寺庙金碧辉煌,深藏于幽深之地,钟鼓声按时序交替昼夜。
只有山鸟能聆听梵音,禅梦中也不觉蝴蝶环绕。
土壤肥沃,露水滋润,蔬菜新鲜如天上仙僧所食。
午后时分,供奉完毕,半空飘散着煮茶的轻烟。
四根藤蔓似乎想品尝楼阁中的风味,万字经书蕴含着堂上深意。
暂且放下这些事,静坐欣赏傍晚山雨洗净翠色的景色。

注释

谢公屐:谢公指东晋名士谢灵运,他喜欢游山玩水,此处代指爱好旅行。
癖:病态的爱好,此处形容对山水的极度喜爱。
集云峰:虚构或某座具体的山峰。
抗尘:避开尘世纷扰。
心境清:内心清净,超脱世俗。
九秋:秋季,古人以九为大数。
烹茶烟:煮茶时升起的烟雾。

鉴赏

这首宋诗《仰山行》是赵汝燧所作,诗人以个人的视角描绘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平生几两谢公屐”,借东晋名士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接下来,“集云峰在指顾间”写出了山峰近在咫尺,而“年来抗尘乃绝迹”则流露出诗人因厌倦世俗而远离尘嚣的决心。

诗中“西风从臾作意登”描绘了秋风助兴,诗人有意登山的场景,“佛境未入心境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诗人通过“九秋颢气接岚气”和“五里松声答泉声”展现了山间的清新气息和自然和谐。

“招提金碧压深窈”描绘了寺庙的辉煌与山色的幽深对比,“钟鼓四时递昏晓”则体现了僧侣生活的规律与宁静。诗人允许山鸟聆听梵音,自己则沉浸在禅定之中,不受世俗打扰。“土腴露饱蔬笋鲜”描绘了山中物产的丰饶,僧人的简朴生活更显其高洁。

最后,“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描绘了僧人午后烹茶的闲适画面,而“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结尾“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则以诗意的语言收束,留下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登岳阳楼

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

寻遍诗牌追旧句,恍惊岁律叹重游。

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

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寻僧不遇

扪萝入石径,野衲栖其间。

杖锡知何处,留云守禅关。

当户走饥鼠,隔林巢白鹇。

候久移晚照,困来漱寒湾。

翛然非人世,欲去且复还。

木杪猿一声,六窗契山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庄家

半掩柴门傍浅池,茅茨夹柳闹黄鹂。

旧仓坼去安新囤,新筱添来补旧篱。

煎茗吹炉呼幼妇,持箕扫地命童儿。

庄家无可将勤意,数片亲舂糯米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有客

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

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

功名知傥来,肯问终南径。

荣枯默有数,岂待盖棺定。

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

毋为尘埃役,而败山林兴。

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

雨馀老苞困,欲谢若未忍。

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景。

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