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歌描绘了一幅哀伤而庄重的画面。诗人以“香郁金袍”开篇,巧妙地将逝者的服饰与香气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求衣不重劳”一句,既是对逝者生前地位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其身后哀荣的感慨。
“方张洞庭乐,休种阆山桃。”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逝者生前在洞庭湖畔享受的欢乐生活,另一方面则暗示阆山桃园的种植是不必要的,因为逝者已无法亲历其境,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享人间乐事的深深惋惜。
“鹤驾丹陵远,龙骧碧落高。”鹤与龙,皆为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物,此处用来形容逝者灵魂的升迁,既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对死亡的一种超脱和豁达态度。
“胡髯攀断处,空抱高弓号。”“胡髯”可能是指逝者留下的胡须,这里用以象征逝者,而“攀断处”则暗示了生命的终结。“空抱高弓号”,则是对逝者未能完成心愿或未尽之志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的回忆、对逝者灵魂升迁的想象以及对逝者未尽之愿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哀悼之情,同时融入了对生命、死亡及超脱生死的哲学思考,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