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杨懋功一同游览摩诃庵的雅致之旅。首句“红尘十万入招提”以夸张的手法,将世俗的喧嚣与纷扰比作滚滚红尘,而“招提”则指寺庙,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所在。接着,“花木阴阴可杖藜”一句,通过描绘寺庙内花木繁茂、绿荫覆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仿佛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净土。
“三径风烟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摩诃庵所在的环境与外界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此处的超然独立与世隔绝。同时,“三径”和“五陵”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隐居和帝王陵寝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传达的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青山欲共深公买,翠竹多逢阮籍迷”两句,引用了佛教高僧深公和魏晋名士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深公买山的故事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归隐之心,阮籍迷于翠竹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最后,“一卧云房心便息,更从何处觅丹梯”两句,以“云房”比喻高远的境界或内心的平静,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安顿之所,不再寻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