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郑用锡的诗,表达了对四位先贤司马薛耘庐、李信斋、曹怀朴、曹馥堂的敬仰和怀念。他们四人在地方施政四十年,深受百姓爱戴,诗中提到他们的遗爱惠及民众,诗人认为即使报答稍迟,也未能减其功德。他们作为循吏的典范,事迹值得流传,诗人借此追忆过去,感慨万分。
"一代名尊司户竹",将他们的名声比作坚韧的竹子,寓意其品行如竹般正直;"千秋泪坠岘山碑",则借岘山碑的典故,表达后人对他们永久的哀思。最后两句"可知直道人心在,召杜应为后起师",强调了他们的公正无私之道深入人心,激励后来者效仿,成为楷模。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四位先贤的赞美,展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和对后世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