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元长所作的《通济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通济桥的壮丽景象和其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首句“半空驾起苍龙脊”,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通济桥比作半空中腾起的苍龙脊背,既展现了桥梁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它跨越天堑的非凡能力。这里的“苍龙”不仅象征着力量与威严,也寓意着桥梁连接天地、沟通南北的使命。
次句“不怕双溪水来急”,则直接点明了通济桥所处的地理环境——两溪交汇之处,水流湍急。然而,这样的险峻之地并未让桥梁显得脆弱或不堪一击,反而突出了它的坚固与不屈,表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巧妙结合。
第三句“踏向亭亭高处望”,描绘了站在桥上远眺的情景。这里的“亭亭”形容桥身挺拔,同时也暗示了站在如此高处的视野开阔,可以一览四周景色。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桥梁的高度,也通过“望”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最后一句“东西有路通南北”,总结了通济桥的重要功能——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两岸的道路,更是沟通东西、连结南北的纽带。这句话强调了桥梁在促进地区间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通济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赞美了通济桥的雄伟与实用价值,也颂扬了人类克服自然障碍、实现互联互通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