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野醉吟十里程,斋宫潜咏万人惊。
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开锁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醉酒后乘马归家的情景,诗人在春日野外大声吟诵自己的诗作,声音传播十里之远,引起了众人的惊讶。夜晚时分,诗人又在斋宫中低声吟咏,竟然也让万人为之震惊。这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接下来的几句“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开锁声。”表达了诗人因为激动和兴奋而难以入睡,直到天亮才开始阅读自己的作品。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深夜,也能听到门锁被打开的声音,这些都在侧面衬托了诗人的名声和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强烈的情境和场景,展现了诗人个性中的一种自信与豪放,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和尊崇。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
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
渝工剑刃皆欧冶,巴吏书踪尽子云。
唯我心知有来处,泊船黄草夜思君。
胧明春月照花枝,花下音声是管儿。
却笑西京李员外,五更骑马趁朝时。
伤禽我是笼中鹤,沈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