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儿

忆昨携儿寄小轩,儿今何在小轩存。

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

两树桃花飞痛血,一山松影护游魂。

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三月五日过云南竺湘家旧寓南轩怀朝儿》,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儿子共度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儿子如今下落的关切之情。首句“忆昨携儿寄小轩”回忆起昔日带孩子在小轩的日子,接着“儿今何在小轩存”流露出对儿子现状的深深忧虑。

“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通过想象儿子可能呼唤自己时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思念和儿子对母亲的依恋,泪水似乎还留在旧日的坐席上。接下来,“两树桃花飞痛血,一山松影护游魂”运用了象征手法,桃花代表春色和生命的短暂,松影则象征永恒和守护,暗示儿子的生命虽逝,但诗人的心中仍有他的影子。

最后两句“销凝良久忽如见,我与同归家处村”描绘了诗人沉浸在回忆中,仿佛儿子就在眼前,他们一起回到了家乡的村庄。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一)东林寺

投憩得幽寺,便忘行路遥。

竹边流水过,门外好山朝。

金相已流土,海音无复潮。

池檐立良久,老衲忽相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二)寺前即事

劫火不飞处,便如仙洞源。

载秧交野艇,卖笋到僧门。

潮水河分港,南风雨暗村。

家山百里外,回首已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三月晦日同弟观侄津往宝幢哭刑部伯求弟道从茅山泊东林寺弟观有诗三首因次韵(其三)坐雨

山泉今已矣,开落梦中花。

欲哭青松墓,却留黄檗家。

眼花飞作练,心事苦如茶。

造物故相阻,雨阴殊未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三次书怀

默察天翻地覆由,寸心无处著私愁。

忠唐不复瞻双庙,误汉皆知罪五侯。

牧马入南飞浙水,狩车遵北感陈留。

山川满目花如旧,邂逅春风可问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