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过漂母墓》,是明代诗人唐肃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韩信发迹之地,即韩信城时的情景,以及对历史人物韩信与他的恩人漂母的感慨。
首句“昨日下,淮河船,河流滚滚不见天”,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船沿淮河而下的壮阔景象,河水汹涌,仿佛与天相接,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接着,“逆风一日行十里,黄牛黑驴牵不前”两句,通过描述逆风行舟的艰难,以及黄牛黑驴无法前行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韩信在早期生活中的困顿。
“今日过,韩信城,城边芜荒田不耕”则转而描写韩信城的现状,城边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与韩信昔日的辉煌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人传韩信此发迹,至今城留韩信名”两句,点明了韩信在此地的发迹之处,以及他名字至今仍被人们铭记的事实,强调了韩信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当时乞食向漂母,母哀王孙心独苦。一朝富贵报千金,不记淮阴少年侮”四句,深情地回顾了韩信年轻时的贫困与漂母的慷慨相助,以及后来韩信富贵后不忘本,报答漂母的故事,体现了韩信的感恩之心和漂母的善良品质。
最后,“我来不吊韩将军,悲歌独吊漂母坟。英雄贫贱少知巳,不在男儿在女子”几句,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敬仰之情,同时对漂母的怀念与感激,指出真正的知己并不一定来自男性,女性同样可以成为英雄的知音和支持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