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唐人惠山诗三首(其三)

晚色向人静,云房荫清樾。

岂无人境喧,虑澹尘事绝。

长廊僧语响,落叶台径灭。

寒泉生夜风,高天迥秋月。

居人意弥惬,游子忘明发。

缅想区中缘,千古同一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中的幽静与淡泊。诗人以“晚色向人静,云房荫清樾”开篇,用“晚色”、“云房”、“清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之中。

接着,“岂无人境喧,虑澹尘事绝”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隔绝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人间喧闹,诗人的思绪也早已超脱,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长廊僧语响,落叶台径灭”描绘了长廊中僧侣的对话声与落叶覆盖小径的景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寒泉生夜风,高天迥秋月”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寒泉在夜风中流淌,高空中悬挂着一轮秋月,这样的景象不仅美丽,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最后,“居人意弥惬,游子忘明发”表达了居住在此的人们内心的满足与愉悦,以及游子在此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份宁静之中的情感。而“缅想区中缘,千古同一辙”则以历史的视角,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始终如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收录诗词(8)

秦宝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报恩道院

市氛吹不到,庭树接春城。

流水门前绿,远峰楼外晴。

有时钟磬响,终日步虚声。

何必堠山上,遥听子晋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申涧

春申遗庙碧山隈,胜迹犹传绝壑开。

不就纵横虚相业,尚余疏凿见雄才。

寒泉影入崖边断,急雨声从树杪来。

三户无人陵谷变,楚王宫殿亦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复竹茶炉和顾梁汾

高闲清制尚依然,试茗萧斋一榻边。

秋水涧深朝听雨,落花风过午生烟。

缥囊珍重三千首,僧院销沈二百年。

不是彦先能好事,几回遣韵委流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嵇漪园之黔蜀

江头杨柳草芊芊,何事临岐更茫然。

匹马短衣愁去路,高堂老母望归年。

荒鸡频破沧江梦,鼙鼓犹惊紫塞天。

漫把文章论巴蜀,乌蛮落照夜郎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