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初冬章上人院

每伴来方丈,还如到四禅。

菊承荒砌露,茶待远山泉。

画古全无迹,林寒却有烟。

相看吟未竟,金磬已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每次来到这方丈之地,就像进入了四禅定境。
菊花在荒废的台阶上承受着露水,泡茶等待远方山泉的到来。
古老的画卷上没有丝毫痕迹,树林在寒冷中却弥漫着烟雾。
相互对视,吟诗还未结束,金属磬的声音已经清冷地响起。

注释

每:每次。
伴:伴随。
来:来到。
方丈:寺庙中的住处,也指僧人。
还:仍然。
如:如同。
到:到达。
四禅:佛教中的四个禅定境界。
菊:菊花。
承:承受。
荒砌:荒废的台阶。
露:露水。
茶:泡茶。
待:等待。
远山泉:远方山中的泉水。
画:画卷。
古:古老。
全无迹:没有痕迹。
林:树林。
寒:寒冷。
却:然而。
有:存在。
烟:烟雾。
相看:相互看着。
吟:吟诵诗歌。
未竟:未完。
金磬:金属制成的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已:已经。
泠然:形容声音清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中景象。"每伴来方丈,还如到四禅"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每次来到这里都像是达到心灵深处的第四层禅境。"菊承荒砌露,茶待远山泉"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菊花在废弃的田野中承接着露水,茶饮则要等待远方山中的清泉,这两句传递了诗人对简单生活和自然恩赐的享受。

"画古全无迹,林寒却有烟"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与自然美景之间的共鸣。即使是古代留下的绘画也无法捕捉到这份美,而现在的森林虽然寒冷,却仍然飘逸着缕缕烟雾。

"相看吟未竟,金磬已泠然"则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这里共同欣赏自然之美,吟诵未尽,但金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已经因湿气而变得光滑,这是对环境氛围的细腻刻画,也反映出诗人对音乐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艺术创作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

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

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

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海舶遥。

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

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一)

几降真官授隐书,洛公曾到梦中无。

眉间入静三辰影,肘后通灵五岳图。

北洞树形如曲盖,东凹山色入薰炉。

金墟福地能容否,愿作冈前蒋负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其二)

火景应难到洞宫,萧闲堂冷任天风。

谈玄麈尾抛云底,服散龙胎在酒中。

有路还将赤城接,无泉不共紫河通。

奇编早晚教传授,免以神仙问葛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