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数椽茅屋俯清溪,学者盈门所得栖。
地僻任从云聚散,林深不碍日东西。
巍巍道德千年在,凛凛声猷万古齐。
遗像载瞻三太息,一庭烟草有馀凄。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朴的茅屋坐落在清澈溪水旁,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求学,环境幽静而偏远,云卷云舒自在,阳光穿透树林,光影斑驳。诗人赞美了居住在这里的人高尚的道德和深远的影响,即使岁月流转,其精神犹在,令人仰望。瞻仰遗像时,诗人感慨万千,庭院中烟草萋迷,更添一份凄凉与敬仰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学问与道德的尊崇,以及对先贤遗风的追思。
不详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云閒龙躩千寻干,地底雷奔万仞泉。
寄语庐山旧游客,个中端不减栖贤。
桃花开已繁,溪水溅溅去。
不见持杯人,自叹来何暮。
地辟天分碧峡嵬,雷奔电激驾潮回。
神移古殿名犹在,石架禅房势欲摧。
璧月近依朱槛转,冰泉暗度白云来。
南游瘴国吾何恨,怀抱多从此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