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二)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还像旧时一样,每年都如期来到人间。可是我的心情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只能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了。回忆以前经常在西湖一带泛舟西湖,观景看花,饮酒听歌,几无虚日。
云见芳草触动愁思,不免忆起着春罗湘裙的歌童舞女。现在的一些歌伎舞女,她们打扮得比旧时歌伎舞女更加娇艳。西湖边上的婀娜柳枝临风婆娑而舞,只能令人追忆当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注释

倦客:词人自指。
南陌:游乐之地。
翠楼:词中指妓馆歌楼。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云见芳草触动愁思,不免忆起着春罗湘裙的歌童舞女,勾引起对昔年繁华生活的缅怀。
婆娑:盘旋起舞。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史达祖的《临江仙·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往昔时光和旧地依恋之情的诗篇。

首句“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中的“倦客”指的是旅途中疲惫的行者,即词人自己。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和过去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

接着,“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描述了词人在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他似乎常常经过那片湖水,看着春天里的花朵而沉醉,也时常驻足于翠绿的楼阁中高声歌唱。这些画面展示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词人远望着那生长在远方的香草,不禁想起了旧日所穿的绣衣(即“湘裙”),这些都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

最后,“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中的“枉教”有虚度、不真实之意,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与过去之间差距的感慨。最后一句则描绘了一种依旧的情景,即词人在往昔常演奏箫鼓的地方,现在虽然岁月已逝,但仍能见到那些婆娑摇曳的垂柳。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留恋。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旅途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忧愁。

收录诗词(114)

史达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字:邦卿
  • 号:梅溪
  • 籍贯:汴(河南开封)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三)闺思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

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浦

玉树晓飞香,待倩它、和愁点破妆镜。

轻嫩一天春,平白地、都护雨昏烟暝。

幽花露湿,定应独把阑干凭。

谢屐未蜡,安排共文鹓,重游芳径。

年来梦里扬州,怕事随歌残,情趁云冷。

娇眄隔东风,无人会、莺燕暗中心性。

深盟纵约,尽同晴雨全无定。

海棠梦在,相思过西园,秋千红影。

形式: 词牌: 南浦

南歌子

采绿随双桨,看山藉一筇。关南桃树几番红。

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花径无云隔,苔垣只梦通。

旧欢一饷可过从。试觅鸳鸯新杏、简春风。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点绛唇(其一)

花落苔香,断无人肯行鹓甃。晚风翻绣。

吹醒东窗酒。犹卧氍毹,明月知人瘦。香消后。

乱愁依旧。开□胡酥手。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