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飞来寺

乱峰历尽见荒岑,胜事当年不可寻。

古佛有光随日转,石幢孤影向江深。

未秋高树先摇落,薄暮疏蝉空好音。

身似萍蓬何所感,忽然又作越人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飞来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联“乱峰历尽见荒岑,胜事当年不可寻”,开篇即以“乱峰”、“荒岑”描绘出山峦起伏、景象苍茫的景象,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同时,“胜事当年不可寻”一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美景不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古佛有光随日转,石幢孤影向江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古佛之光随着日光流转,既象征着信仰的永恒,也寓意着生命中不变的美好。而石幢孤影映入江水深处,则是寂静与深远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颈联“未秋高树先摇落,薄暮疏蝉空好音”,则将笔触转向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未到秋天,高树已先飘落叶子,薄暮时分,稀疏的蝉鸣声显得格外清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尾联“身似萍蓬何所感,忽然又作越人吟”,以“身似萍蓬”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面对这种生活时的复杂情感。最后,“忽然又作越人吟”一句,借用了古代越人的吟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100)

释今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同梵音留滞乌径山庵戏作

天南七载一孤僧,只有良朋念不胜。

才折莲花辞海国,拟将秋色到毗陵。

风烟负我登临去,羁旅伤人岁月增。

荒径绕残山月堕,微微寒影佛前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栖贤寺寄怀顿修诃衍(其一)

尝疑别赋销魂语,道是江淹好过情。

千日离思惟有梦,十年怀抱始相应。

每从天际窥帆影,想见虚廊忆履声。

吴越江山不可问,那堪重与话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栖贤寺寄怀顿修诃衍(其二)

迟日空山感易生,依稀犹记别时情。

梧桐一叶罗浮寺,砧杵千家雁翅城。

高树远峰寒月影,暗虫疏雨夜钟声。

此时拟赋思君咏,直至召集始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杪冬登玉川门(其一)

才过粤岭已闻名,漱石空怀两载情。

乘兴顿忘冰雪色,望来渐觉骨神清。

嵯峨石势危城出,澎湃溪声春雨平。

心目屡分无可似,寒灯疏磬月微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