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燕》由宋代诗人严羽所作,通过对燕子这一常见鸟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细腻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寄托。
首句“巢破春雏半不存”,描绘了春天里燕子筑巢育雏的情景,但不幸的是,巢穴被破坏,使得一半的幼鸟未能存活。这句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接着,“衔泥空傍主人门”一句,描述了燕子在遭受损失后,依然选择回到人类的住所附近筑巢的行为。这里的“主人门”不仅指人类的居所,也象征着人类社会的庇护与依赖。燕子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它们对人类环境的适应性和对人类的亲近感。
“一生巧计输黄雀,饮啄官仓长子孙”则进一步揭示了燕子与黄雀之间的生态竞争关系。黄雀以其机智和狡猾,在生存策略上胜过了燕子,而燕子则在官仓中养育后代,暗示了人类社会资源的丰富为燕子提供了生存条件,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类社会资源分配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燕子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和生态竞争,还蕴含了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思,以及对生命坚韧与脆弱的感慨。严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情感与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富含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