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人二首(其二)

日暮荒城倚瘦藤,江南春思倍添增。

那知淮水黄尘路,忽见庐山绿发僧。

乞食久辞烟际寺,连床今对夜深灯。

明年我亦寻君去,同陟天池最上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江南春日的细腻情感与山水间的禅意。首句“日暮荒城倚瘦藤”以黄昏时分的荒凉城市和瘦弱的藤蔓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思考。接着,“江南春思倍添增”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与情感的关联,江南的春意在诗人心中激起了更加强烈的思念之情。

“那知淮水黄尘路,忽见庐山绿发僧”两句,诗人从现实的旅途转向了对远方的想象,淮水黄尘代表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而庐山绿发僧则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精神的慰藉。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

“乞食久辞烟际寺,连床今对夜深灯”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画面,从过去的独自求食到现在的共处一室,夜深之时的灯火映照出友情的温暖与深厚。

最后,“明年我亦寻君去,同陟天池最上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决心,希望与友人一同攀登至高之处,寓意着心灵的契合与追求的共同目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转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美好相遇的憧憬。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石台夜坐二首(其一)

故乡乃有此丛林,下板何妨著寂音。

永与世遗他日志,尚嫌山浅暮年心。

冻云未放僧窗晓,折竹方知夜雪深。

琢句自应清似玉,更宜坡字硬黄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石台夜坐二首(其二)

岁晚山深过客稀,一灯清坐夜同谁。

滴阶寒响雪消后,通火活红灰陷时。

敛目旧游真可数,盖棺前事尚难知。

古今不隔诸缘净,画出岩中道者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胡卿才时思亭

祇今冢木上云雨,想见音容无恙时。

竟作怀归恋云舍,空馀泪眼看风枝。

功名未洗终天恨,岁月难忘罔极悲。

已觉夜林无触鹿,但看几砚出灵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此君轩

解知无竹令人俗,日报平安候起居。

所以此君揖冰雪,长吟馀翠满衣裾。

瘦行清坐搜诗处,雨叶风枝解箨初。

试作小轩聊寄傲,爱君生计未为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