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竹(其二)

曾记吹箫学凤鸣,碧云深处度秋声。

谁携一片潇湘影,写作江南万里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题墨竹(其二)》由明代诗人林环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墨竹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远方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句“曾记吹箫学凤鸣”,以“吹箫”这一古代文人雅士常行之事,暗喻诗人曾经追求高洁、优雅的生活情趣,如同凤凰般高远的志向。这里的“凤鸣”不仅指声音之美,更象征着高尚品德与卓越才华的展现。

次句“碧云深处度秋声”,将画面转向了广阔的天空与深邃的云层之中,秋风轻拂,带来了悠扬的声响。此处的“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深远境界的向往。

第三句“谁携一片潇湘影”,引入了潇湘的意象,潇湘之地在中国文学中常被描绘为幽静、神秘且富有诗意的地方。这里“一片潇湘影”不仅指具体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憧憬与想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最后一句“写作江南万里情”,将情感推向高潮。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美丽之地,代表着温柔、细腻的情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墨竹这一主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远方梦想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52)

林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墨竹(其三)

扁舟昔日渡三湘,两岸萧萧凤尾长。

独对此君官舍晚,空阶犹带楚天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竹木图

叶下西风片雨青,玉堂人静酒初醒。

扁舟却忆经行处,湘水寒烟接洞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题画牛

春满空原草色深,乌犍追逐过遥岑。

半村残照人家晚,似恐天寒去路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扇面小景

垂萝庭院昼深沉,别后俄惊岁月深。

琴剑未归猿鹤老,几回清梦绕长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