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池元坚(其二)

常丞若问老庸斋,屋借湖光一镜开。

执卷多应鹄袍至,载醪无复绣衣来。

渔樵剩喜皆予伍,鸥鹭相忘不我猜。

翰长邻居清健甚,时时赓唱亦奇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赠池元坚(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池元坚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联“常丞若问老庸斋,屋借湖光一镜开”,以“老庸斋”自指,形象地将自己居住的小屋比作映照湖光的一面镜子,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围绕湖光展开。

颔联“执卷多应鹄袍至,载醪无复绣衣来”,通过“执卷”和“载醪”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友人来访的情景。鹄袍和绣衣分别代表文士和贵族的服饰,这里用以强调友人的身份与风雅,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超越了身份界限的深厚友谊。

颈联“渔樵剩喜皆予伍,鸥鹭相忘不我猜”,进一步深化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诗人与渔夫、樵夫为伍,与鸥鹭为伴,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其中,“相忘不我猜”一句,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也暗含了对尘世猜疑的不屑。

尾联“翰长邻居清健甚,时时赓唱亦奇哉”,是对友人池元坚的赞美。翰长,可能是指池元坚的字或别号,这里用来形容他性格清高、身体健壮。诗人提到池元坚时常与自己唱和,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友情,也体现了两人在文学上的默契与才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孤坐有怀

烛底黄花伴独醒,小窗寒月半栊明。

满添宿火留香雾,重理残杯渍落英。

老骥自能寻旧枥,偏师暂喜解长城。

独馀惠远秋莲社,怀抱时时得再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蘧庵道人寄和重九感怀诗五章语皆超胜意兼释老辄次其韵

百岁光阴日半斜,因缘已透更何嗟。

饱参禅窟传心印,一见桃溪悟落花。

了得顿门方自在,修持径路断无差。

世人学道徒勤苦,终日蒸炊只是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其一)

握手相逢醉别筵,兴酣真是饮中仙。

一枰聊欲观成败,三盏何劳辨圣贤。

老去不传巫峡梦,夜来频咽玉池泉。

鉴湖自昔多清赏,结约芒鞋上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其二)

闲地逢君怀抱开,携壶选胜得同来。

青山满眼空排闼,红袖何人为举杯。

四面轩窗供眺望,一时簪履许参陪。

黄昏渺渺溪桥路,灯火微明恨独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