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心梅黄教谕

太玄八十一,经世加一倍。

方圆起参两,奇耦常相配。

大哉天壤间,理大独无对。

而数行其中,往往不相背。

冥探洞古今,幽讨极覆载。

吾求之瓦砾,数亦无不在。

阴阳如推车,五气如转硙。

杂然雾与珠,人物等唾欬。

恶或盗蹠寿,善或伯夷馁。

人事非不明,所值互吉悔。

长平四十万,高下付一概。

谁尸造化笔,一一难归罪。

君言吾有数,万窍均大块。

试将握算推,不出范围内。

譬如埏埴人,万器同一焙。

前陶或坚牢,后陶或破碎。

中间又不同,纯驳千万态。

当时君与相,此年有真宰。

黄蛇吞舆地,或者非茫昧。

八宫卦纵横,四柱数进退。

以此尺棰义,合散无挂碍。

昔君雄少年,卢雉喝好采。

失脚落鹖冠,漕闱双奏凯。

尔来相乘除,得失赌一塞。

后夜北斗高,灿灿缀小沫。

瑟缩蛇入宇,蹭蹬鹏运海。

栖栖百巧穷,饶君三尺喙。

此来坐皋比,学子富衿佩。

喜持秘苑术,远与虚中辈。

诸公义财涩,枯槁喜一溉。

烦君测五纬,出没更明晦。

何时聚白羊,旦暮真可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的《赠心梅黄教谕》。诗中以数学和自然现象为喻,探讨了宇宙万物的规律与因果关系。开篇提到“太玄八十一”,引出“数”这一核心概念,强调其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方圆”、“奇偶”、“阴阳”等元素,描绘了宇宙间的对立统一与和谐共生。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数”的奥秘,认为它贯穿于天地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通过“瓦砾”、“推车”、“转硙”等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数”的广泛性和内在逻辑。同时,诗人也借由“善恶”、“人事”等话题,探讨了道德与命运的关系,以及人在宇宙秩序中的位置。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事件,如“长平四十万”的惨剧,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如“卢雉喝好采”、“失脚落鹖冠”。这些例子展示了诗人对人性、社会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朋友才能的赞赏。他希望借助“秘苑术”(可能指某种学问或技艺)与“虚中辈”(虚心学习的人)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并期待未来能聚集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共同追求真理。

整首诗语言深邃,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道德等多重层面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蒙泉见寄并和鄙作

君谱猗兰操,曲度得硕师。

孤唱绝众和,不与淫声比。

难逢拊石盛,终作蹈海衰。

近传贫作祟,疽疣等骈枝。

西风几挥泪,徙倚哀吾私。

好音忽西堕,竹下哦君诗。

翛然落月色,融融伴君疑。

慇勤告司鼎,君侧要子思。

试归扣小有,坐待天定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讲书吴友直过吴门省兄

寒城十月交,万叶风萧槭。

林幄变浮红,水镜湛虚碧。

维时子吴子,驱车欲何适。

千里想莼羹,去作水乡客。

我非莼羹客,海峤有兄伯。

譬如鹍与鹏,形影困乖隔。

去乡三十载,如浮家泛宅。

相思不即见,岁岁累行役。

感此岁寒情,高歌慰离析。

看君乘长风,健翮搏水击。

形式: 古风

徐静乐以贱生有诗次韵为谢

伟哉盘古灵,万仙集殊庭。

分布岁镇荧,生化与尅刑。

气机浩不停,几人得宁馨。

开落随日蓂,嗟哉此三星。

光彩浮四溟,芽甲逢春霆。

铓刃发霜硎,蹉跎叹流萍。

白云归杳冥,十年哀伶俜。

赋芧由狙㹶,贫鬼急索絣。

碧梧堕倦翎,馆我修遗经。

缅彼双峡青,易学驱沸溟。

出关东傅丁,渡海北返宁。

共君万颓龄,药笼俱参苓。

形式: 古风

寿云岫以所画寿星为喻

吴山多金堂,我来访仙真。

神交若有契,邂逅见主人。

浮云白步障,老松青承尘。

从以香严髫,环以琼树春。

仙人坐盘石,杯劝三五巡。

果苞武陵秀,木爇占城珍。

几见蓬海沙,不数上古椿。

问从何处来,骑鹿来秋旻。

谓是老人瑞,游戏葛水滨。

容我野服见,间簉西阁宾。

再拜上祝辞,慇勤寄千谆。

一祝等龟鹤,再祝生麒麟。

语罢却复进,罄折问养神。

随之上南极,放牧云汉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