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游普定寺次方伯周子建韵》由明代诗人萧显所作,描绘了一次游览寺庙的深刻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宗教的思考。
首句“坐阅残经久”,开篇即以“残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人静坐阅读,似乎在与古人的智慧对话,感受着时间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接下来,“兴亡一梦中”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相联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方塘澄水月,曲涧响松风”两句,通过描绘清幽的方塘映照明月,曲曲折折的山涧中松风轻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这里,水月与松风成为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映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禅悟三乘妙,心虚万法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禅宗的智慧,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超越。禅悟不仅是一种心灵的觉醒,更是对世间万象的洞察与放下,使人心境空灵,超脱世俗的束缚。这不仅是对佛教哲学的体现,也是诗人个人精神追求的写照。
最后,“我来幽兴发,吟对晚霞红”两句,以诗人自身的体验收尾,点明了这次游览的收获——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的兴致被激发,面对晚霞的绚烂,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感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通过自然之美获得灵感,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宗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