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普定寺次方伯周子建韵

坐阅残经久,兴亡一梦中。

方塘澄水月,曲涧响松风。

禅悟三乘妙,心虚万法空。

我来幽兴发,吟对晚霞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游普定寺次方伯周子建韵》由明代诗人萧显所作,描绘了一次游览寺庙的深刻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宗教的思考。

首句“坐阅残经久”,开篇即以“残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诗人静坐阅读,似乎在与古人的智慧对话,感受着时间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接下来,“兴亡一梦中”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相联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方塘澄水月,曲涧响松风”两句,通过描绘清幽的方塘映照明月,曲曲折折的山涧中松风轻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这里,水月与松风成为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映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禅悟三乘妙,心虚万法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禅宗的智慧,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超越。禅悟不仅是一种心灵的觉醒,更是对世间万象的洞察与放下,使人心境空灵,超脱世俗的束缚。这不仅是对佛教哲学的体现,也是诗人个人精神追求的写照。

最后,“我来幽兴发,吟对晚霞红”两句,以诗人自身的体验收尾,点明了这次游览的收获——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的兴致被激发,面对晚霞的绚烂,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感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通过自然之美获得灵感,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宗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43)

萧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郑侍御坐失仪外补

十年持豸斧,到处即声驰。

病骨崚层日,天威战慄时。

朝恭元自重,圣泽本无涯。

暂借亲民瘼,无烦叹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荫秀亭

爱此园林好,凭高眼界馀。

鲸声吞海阔,鹤迹印沙虚。

午饷炊农饭,晨兴课子书。

天机自流动,何必咏鸢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围春庄山居

过山庄便是,十里路非遥。

白鹤鸣孤嶂,清声彻九霄。

海翁閒弄钓,野水暗通桥。

明月清风侣,来时不用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刘信之分教云阳

宫漏催残欲曙天,儒官辞阙向西川。

过家白发怜亲老,分教青衿得士贤。

舟出九江春见雁,道经三峡晓闻鹃。

吾乡自昔多才俊,师席声华到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