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一)

心情休问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馀。

抱病久无欢笑兴,信缘慵答往还书。

容颜也道随年改,牙齿谁教斗顿疏。

何处此身堪养老,万安山下有村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李昉的作品,创作时期处于唐末宋初的过渡阶段。诗人通过自我生命状态的反映,表达了对人生感慨和对未来安身立命之地的渴望。

"心情休问近何如,冉冉浮生六十馀。" 这两句诗开篇便抒写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不愿提及自己的近况,因为岁月匆匆,他已经步入老年,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抱病久无欢笑兴,信缘慵答往还书。" 诗人在这里吐露了自己长期患病,无心于喜悦之事,更是懒得回复朋友间来往的书信,这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和身体状况。

"容颜也道随年改,牙齿谁教斗顿疏。" 这两句描绘了岁月对人的外貌带来的变化,面容改变,牙齿稀疏,是时间留给肉体的痕迹。

"何处此身堪养老,万安山下有村居。"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地点的向往,他希望能在某个地方安度晚年,而他所选择的是一个位于万安山下的村庄,这里给人的是宁静和远离尘嚣。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疾病和生死问题时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未来生活环境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五)

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馀。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四)

等闲无客访闲门,时访闲门只有君。

最喜举觞吟绿筱,谁能骑马咏红裙。

遮窗密影朝朝见,聒枕幽声夜夜闻。

更待明年渐滋盛,投林宿鸟定成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一)

谩栽花卉满朱栏,争似疏篁种百竿。

长爱枕前闻淅沥,乍欣窗外见檀栾。

春来莫重和烟翠,岁晚应须带雪看。

我得此君添一友,时时相对列杯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其三)

久闻山僧寄书觅,今来□下白云边。

不教凡草生丛畔,长喜清阴在眼前。

忍把翠筠裁作簟,争将迸笋截为鞭。

行吟坐对情无尽,只欠潺潺一道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