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

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

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宋代释仲易的《偈》,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秋日的虚庭中,通过击鼓、聚集、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过程。

“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 开篇以数字“一”至“五”起笔,既营造出一种仪式感,也暗示了修行者从个体到集体的凝聚过程。击鼓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象征着唤醒内心的觉醒和对佛法的追求。

“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描述了修行者们有序地聚集,彼此面对面,进行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这里的“蔟蔟”形容人多而密,体现了修行群体的紧密性和互动性。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 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修行环境的宁静与深邃。秋色满庭,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秋风动寰宇,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宁静的意境,使之超越了个体,触及更广阔的世界。

“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最后两句则点明了修行的目的——探索和领悟禅宗的真谛。这里提到的“祖师禅”是指禅宗的创始人或重要传承者的教诲,而“雪峰到投子”则是借用历史上的禅宗故事,比喻修行者们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深入,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中,寻求精神自由与智慧的过程,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收录诗词(1)

释仲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团不聚,拨不散,日晒不乾,水浸不烂。

等闲挂在太虚中,一任傍人冷眼看。

形式: 偈颂 押[翰]韵

一不做,二不休。捩转鼻孔,捺下云头。

禾山解打盐官鼓,僧繇不写戴嵩牛。

庐陵米,投子油,雪峰依旧辊双毬。

夜来风送衡阳信,寒雁一声霜月幽。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诗一首

我来自北几千里,景陵一到心怡然。

人淳讼简公事少,屡游星馆时留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潜山

肩舆转关随俯仰,不忧弱水澄方丈。

细雾萦盘上白云,刚风肃肃天森爽。

夏木阴浓四月寒,涧流触石鸣惊湍。

到身已喜在福地,肯问玄都何处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