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

野寺钟初起,香台竹半遮。

松阴堪系马,径曲不容车。

吠客穿篱犬,窥人隐树鸦。

老僧谈妙谛,古佛坐莲花。

何处寻梦蝶,还来问法华。

楼高云未散,山静日将斜。

园木生佳果,斋厨煮素茶。

徘徊怜景色,归路绕烟霞。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法华寺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

首联“野寺钟初起,香台竹半遮”,开篇即点出寺庙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晨钟初响,竹影半遮,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松阴堪系马,径曲不容车”,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松林荫蔽,可供马匹休息,小径蜿蜒曲折,难以通行车辆,强调了此处的清幽与远离尘嚣。

颈联“吠客穿篱犬,窥人隐树鸦”,通过动物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与生活气息,犬吠声中,一只狗穿过篱笆,好奇地窥视着行人;树梢间,乌鸦隐匿,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尾联“老僧谈妙谛,古佛坐莲花”,转向对寺庙内部活动的描写,老僧在谈论佛法的奥义,古佛端坐于莲花之上,象征着智慧与超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庄严。

接下来,“何处寻梦蝶,还来问法华”,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佛法的探索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法华寺是寻求心灵解脱与智慧启迪的理想之地。

“楼高云未散,山静日将斜”,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高楼之上,云雾缭绕,山间一片宁静,夕阳即将西下,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园木生佳果,斋厨煮素茶”,最后两句转而描述寺庙内的生活场景,园中的树木结满果实,斋堂里煮着清香的素茶,既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也反映了僧侣们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法华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祥和与庄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

收录诗词(1)

王名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丙子巡台初抵澎湖

乍经沧海到澎阳,岛屿青青水一方。

奉使东瀛持虎节,安流南纪靖龙堂。

天生绝险山河固,运际文明日月光。

努力诸君劳镇抚,輶轩载笔颂平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鲫潭霁月

云脚初收月正悬,寒潭一碧浸长天。

珠光荡漾清波里,稳住骊龙此夜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登文昌阁

帘护朱棂绕槛斜,层层蹑级望无涯。

名祠冠履游多士,穷岛弦歌响万家。

环海抱山称胜地,罗奎缠璧散馀霞。

曾知道脉宗邹鲁,文物于今喜渐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台湾吟(其一)

东土浓浓夜露零,更阑短枕值初醒。

全无雨意当空霭,晓起惊看湿满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