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的《忆归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首句“到处鱼羹饭有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鱼羹饭的有无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接着,“暮年何必苦贪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到了晚年,何必再为功名利禄苦苦追求。
“人间白日排羁客,江上青山爱腐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世俗社会对羁旅之人的冷漠与排挤,另一方面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特别是对腐儒(这里指学者或读书人)的偏爱,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沙蟹剥螯充骨董,海螺蘸甲泛屠苏”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生活情景。沙蟹、海螺等海边常见的生物,在诗人眼中成为了填充生活趣味的物品,而“泛屠苏”则可能是指饮屠苏酒,这是古代春节时的一种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这两句既体现了生活的朴素与平凡,也蕴含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最后,“凭君细看蜗牛角,只为升高就壁枯”两句,以蜗牛角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以及为了追求高升而付出的代价。蜗牛角虽小,却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而这种努力往往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枯萎。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