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

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

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骊山下的城镇守卫着皇家都城,皇帝的车驾巡游八个区域。
在起伏的平原和低洼地之间,宫殿的门前,风云汇聚在御座的一角。
城墙直如北斗星柄,宫中的树木如同星空中榆树般繁多。
臣子们的诗词歌赋虽多,但并非都能登上天路,只是有幸参与其中。

注释

骊阜:指骊山,古代皇家陵墓所在。
皇都:指京都,皇家都城。
銮游:皇帝出行乘坐的华丽马车。
八区:可能指皇宫的八个主要区域。
原隰:平原和低洼地。
旌门:装饰有旗帜的宫门。
扆座:古代宫殿中设于正中的屏风或宝座。
隅:角落。
直城:笔直的城墙。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杓部分。
星榆:比喻众多的榆树。
从臣:随从官员。
词赋:诗词歌赋。
滥得:过分得到,此处指非应得。
天衢:天路,比喻仕途高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骊阜镇上的皇都之巅,眺望八方的壮观景象。其中“銮游”一词显示出皇帝巡视四方的威仪,“原隰旌门里”则是对宫廷内部风光的描绘,“风云扆座隅”展现了天气变化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接下来的“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通过比喻手法,将城市的轮廓与天上的星辰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人间与天庭的对应。

诗人在最后自谦为“从臣”,表明自己的身份是皇帝的臣子,并且提及“滥得上天衢”则是在强调自己有幸能够亲近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即皇帝所居之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荣幸之情,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皇权的崇拜和依赖。

整首诗通过对骊阜镇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辉煌,以及诗人个人对于政治中心的向往与敬畏。

收录诗词(24)

刘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曾祖刘会,官至隋高阳郡功曹、益州绵竹令;祖刘举,唐左宗卫率府录事参军、潞州乡县令;父刘思立,考功员外郎。十五岁举进士,授阜城尉,历任武德、白水、伊阙三县尉,累进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尚书工部员外郎。景龙初(公元707年),为太子詹事,兼崇文馆学士。唐睿宗景云二年正月十一日卒,年五十七。赠兖州刺史。宪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元度
  • 籍贯:宋州宁陵
  • 生卒年:655年―71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立春日内出綵花树应制

禁苑韶年此日归,东郊道上转青旂。

柳色梅芳何处所,风前雪里觅芳菲。

开冰池内鱼新跃,剪綵花间燕始飞。

欲识王游布阳气,为观天藻竞春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玄游乘落晖,仙宇蔼霏微。

石梁萦涧转,珠旆扫坛飞。

芝童荐膏液,松鹤舞骖騑。

还似瑶池上,歌成周驭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主家别墅帝城隈,无劳海上觅蓬莱。

沓石悬流平地起,危楼曲阁半天开。

庭莎作荐舞行出,浦树相将歌棹回。

此日风光与形胜,只言作伴圣词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

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

莺藏嫩叶歌相唤,蝶碍芳丛舞不前。

欢娱节物今如此,愿奉宸游亿万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