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都门》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描绘了诗人离别京城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深沉思考。
首句“高台落照问归津”,以高台上的落日余晖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苍茫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在询问着归途的方向,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着,“击剑悲歌独怆神”一句,通过击剑和悲歌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痛苦,独自一人面对离别的伤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旅邸风尘非昔日”,诗人将自己当前的处境与往昔进行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紧接着,“中原豪杰更何人”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时代英雄的追忆与对当今社会的感慨,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联舟会有南宾雁,候径应逢故国春”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联舟与南宾雁、候径与故国春,分别代表了诗人对远方的期待与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回归与重逢的渴望。
最后,“四百峰头孤月在,梅花开遍酒如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孤月映照在四百峰头,梅花盛开,酒香弥漫,既表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与和谐,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离别京城时的复杂情绪和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