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山居

岁月无情日变迁,惜春留得酒家钱。

梨花小雨惊寒食,杨柳东风似去年。

志士属当躬井臼,善人谁为表原田。

老来抚节偏多感,何必云安有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寒食山居》由元代诗人柳贯所作,通过对寒食时节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首联“岁月无情日变迁,惜春留得酒家钱”,开篇即以“岁月无情”点明主题,感叹时间的流逝,春光易逝,借饮酒来寄托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岁月无情”的客观现实与“惜春留得酒家钱”的主观情感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颔联“梨花小雨惊寒食,杨柳东风似去年”,进一步描绘了寒食时节的自然景象。梨花在细雨中绽放,仿佛是春的使者,唤醒了人们对寒食节的记忆;而杨柳随风轻摆,似乎在诉说着去年的故事。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和时光流转的痕迹。

颈联“志士属当躬井臼,善人谁为表原田”,转而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里,“志士”指有远大抱负的人,“躬井臼”意味着亲自劳作,反映了他们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善人”则指品德高尚的人,“表原田”可能是指表彰他们的功绩或美德。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那些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的志士和善人的同情。

尾联“老来抚节偏多感,何必云安有杜鹃”,收束全诗,以老年的视角回顾一生,抚琴击节,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里的“杜鹃”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悲苦和离别,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最后一句“何必云安有杜鹃”则是一种反问,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已看淡,不再过分执着于外界的评价或命运的安排。

整体而言,《寒食山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4)

柳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道传
  • 籍贯: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相关古诗词

游五泄山四首(其一)

神斧谁初凿涧磻,拓开地险出天悭。

湫潭隐奥龙非畜,木石阴森鬼所寰。

劫火尘空遗井臼,枯禅骨冷堕榛菅。

如何大法临标季,不放摩尼照此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游五泄山四首(其二)

中岩不与乱峰群,翠气横飘截瘴氛。

龙象凄凉如欲泣,马驹蹴踏竟无闻。

浓岚散落崖间雨,泄水流来石上云。

人说早年呼蜥蜴,投符起蛰有灵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游五泄山四首(其三)

青天吹堕玉芙蓉,日出烟开彩翠重。

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

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

照影龙泓余种种,欲从老衲借枝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游五泄山四首(其四)

横彴才通一径修,方山涌翠似腾虬。

五湫地压三州胜,八十僧从七客游。

赤日行空垂倒景,青天坼罅拔飞流。

大烹惭负诗人腹,赖有梅花肯障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