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雁与新寒约,鸥将旧隐招。剪灯独自话无憀。潮。
流到泰娘桥。妆楼悄。曾否梦吹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后的情景,以雁和鸥鸟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情感。"雁与新寒约"暗示了季节转换,秋意渐浓,大雁南飞,似乎与寒冷有了新的约定。"鸥将旧隐招"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鸥鸟仿佛在召唤他回归过去的宁静。
"剪灯独自话无憀"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对着孤灯,内心充满无法排遣的忧郁。"潮。流到泰娘桥"借潮水之流转,寓言时光流逝,诗人的心绪也随波逐流,直达泰娘桥,可能象征着远方或某种情感的终点。
"妆楼悄。曾否梦吹箫"描绘了寂静的妆楼,诗人想象中或许曾有美丽的女子在此吹箫,那悠扬的乐声是否也曾触动过他的心弦?这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忆和对现实孤寂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梦境般的联想,展现了诗人面对秋雨、孤独和回忆时的复杂心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易顺鼎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融入个人的身世感慨,这首《阅金经.题秋蓬听雨图》也不例外。
不详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闹红舸须撑稳者,蹋青鞋略放松些。
邀来南海朝,赚得东风嫁。倚阑干且吃杯茶。
小坐天西水月家。同稽首莲台座下。
洒杨枝半瓶净露,拥莲花九座慈云。
人天渺渺因,儿女纷纷命。甚婵娟立地成神。
都是灵山现在身。把一个蒲团座定。
半窗月在犹煎药,几夜灯闲不照书。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