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锡山道中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首句“风起晚凄凄”,以风起晚时的凄凉氛围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接着,“愁云堕渐低”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云彩仿佛带着愁情低垂,增加了画面的沉重感。
“近人山鬼泣,当路竹鸡啼”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鬼和竹鸡赋予情感,它们的哭泣与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孤独与哀伤,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百里无烟火,孤城只鼓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百里之内不见炊烟,孤零零的城池只有战鼓声回响,既表现了环境的荒凉,也暗示了战争或离乱的背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最后,“故园枫树外,归梦绕梁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枫树是秋天的象征,而“归梦”则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想象着自己在梦中回到了那条熟悉的梁溪边,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艰辛和内心愁绪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