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羞向明开向暗开,芳丛暖燄照银台。
须臾烂漫都成蕊,顷刻凋零半是煤。
绣幌不愁疏雨至,纱窗只怕猛风来。
歌阑舞罢人归寝,一寸丹心未肯灰。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咏灯花》描绘了灯花从绽放到凋零的过程,以及它所象征的情感。首句“羞向明开向暗开”以拟人手法,写灯花在明亮与黑暗中选择后者,暗示其低调而坚韧的品质。"芳丛暖燄照银台"则描绘了灯花在灯火中的灿烂,如同照亮银色台面的花朵。
接下来的两句“须臾烂漫都成蕊,顷刻凋零半是煤”,通过对比灯花的迅速盛开和凋落,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绣幌不愁疏雨至,纱窗只怕猛风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触,灯花虽美,却经不起风雨的摧残,暗示人生易逝,世事难料。
最后,“歌阑舞罢人归寝,一寸丹心未肯灰”以灯花比喻人的坚贞,即使歌舞娱乐之后,人们回到卧室休息,但内心的热情和忠诚(丹心)依然不减,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名祯,、一字维卿,以字行世,、、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学馆相逢意有馀,青灯绿酒夜窗虚。
眼看世事宜高枕,身在他乡念远书。
落日暝归投树鸟,清潭时见避钩鱼。
秋山若有苏樵地,拟结茅堂傍隐居。
池阳山水郭西雄,华构萧条一半空。
野藓春沿香案绿,岩花晴照衮衣红。
千年此地留遗迹,六代何人有故宫。
玄圃已荒文选在,令人终古仰高风。
伤春惜别总关心,愁对莺花思不禁。
外地逢人偏感慨,他乡吊古强登临。
天连秋浦帆樯远,日射晴波岛屿深。
犹有翠微遗趾在,樊川佳句重南金。
广陵城下暂维舟,谩向繁禧观里游。
春日长林啼好鸟,暖烟芳草载骅骝。
柳空隋树堤仍在,花落雷塘水自流。
吊古不烦频感慨,琼花芍药总荒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