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曲

五湖波浪涵秋空,风烟萧索愁溶溶。

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

乌喙不仁固可恨,文种踟蹰亦已庸。

功大不赏威震主,不去必诛今古同。

周霍中曾殆如线,黥韩竟不保其终。

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沧浪曲》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人性的洞察。

开篇“五湖波浪涵秋空,风烟萧索愁溶溶”,以五湖的壮阔景象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萧瑟、忧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无奈。接着,“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一句,将读者引入历史的长河,借范蠡(越相)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乌喙不仁固可恨,文种踟蹰亦已庸”两句,通过对比文种与范蠡的命运,揭示了功高盖主的悲剧性结局,以及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文种的犹豫与退缩,与范蠡的决断与远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不同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命运。

“功大不赏威震主,不去必诛今古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权力面前,即使是功勋卓著之人也难以逃脱被猜忌与迫害的命运。这种现象自古至今,屡见不鲜,体现了历史的残酷与无奈。

最后,“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以问句结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诗人似乎在问:谁能在这充满悲凉与无奈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一丝安慰与解脱?将这样的思考融入到三湘的棹歌声中,既是对历史的回响,也是对未来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命运、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307)

张方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齐篇

有叟羁穷垂白头,潜神密理同天游。

朝歌鼓刀既屠纣,渭滨垂钩来钓周。

晚遭西伯与同载,首封东海荒营丘。

洋洋大风仅千祀,当年固乃屠钓俦。

世变后有薛公文,馆中多坐倜傥人。

鲁连节重轻丘山,冯驩气高微风云。

丈夫志义绝流俗,岂与层层雏鼠群。

楚汉兴亡事已微,后世倾夺奚足讥。

龙韬豹略苦迂阔,使公复生将安归。

形式: 古风

瑶池宴曲

仙人仙在沧海湄,双毫出耳绿丝垂。

瑶池西赴白云宴,丹山远借青鸾骑。

香云红淡春光染,天风吹旌霞飐飐。

晓过扶桑水一泓,下视中州尘九点。

蟠桃初熟甘露瓜,对持斗柄泛流霞。

妄向秋空举金掌,茂陵衰草令人嗟。

形式: 古风

秋过琴台怀古

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

宓君不齐宰单父,独推深诚仁此民。

弹琴燕坐澹无事,人不忍欺风化淳。

流光逝水二千年,我税征鞍来盘桓。

满屋清风气象古,绕台宿楚霜华寒。

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

安得长官尽恺悌,编氓父子聊相欢。

形式: 古风

渌水辞

山翁貌清耸,膝横古桐弹。

泛弄渌水曲,满弦流潺潺。

初调意绪微,温流动斜晖。

划然响嘈嘈,秋风驾怒涛。

数声细更大,涧泉咽复快。

曲终急以停,骤雨齐无声。

西壁月华白,万壑松风清。

灏然太古气,使人尘虑平。

山翁弹罢抱琴去,归处一峰烟翠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