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夜宿

到处春禽弄碧杨,山行三月杂暄凉。

宜春台上吴关远,萍实桥西楚路长。

使节乘风朝渡水,客楼听雨夜焚香。

宪臣自识均劳义,不向长沙吊洛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湘东夜宿》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描绘了湘东夜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哲理。

首句“到处春禽弄碧杨”,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生机勃勃的画面:鸟儿在碧绿的杨柳间欢快地鸣叫,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接着,“山行三月杂暄凉”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四季变换的山行之中。三月的山中,既有温暖的阳光,也有凉爽的微风,这种交替的气候变化,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人生经历中喜怒哀乐、冷暖交织的隐喻。

“宜春台上吴关远,萍实桥西楚路长”两句,通过地点的转换,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宜春台上的景色与遥远的吴关形成对比,而萍实桥西侧的楚路则显得更加辽阔。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空间的广阔,更蕴含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使节乘风朝渡水,客楼听雨夜焚香”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情景。使节乘风过水,客楼中听雨焚香,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宪臣自识均劳义,不向长沙吊洛阳”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宪臣(即官员)自知其职责所在,为国家与人民付出辛劳,但并不因此而陷入功利与名利的漩涡。诗人以长沙和洛阳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反思,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关注社会与国家的高尚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旅途经历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王都宪汝言

未尽平生已盖棺,中丞风采豸为冠。

君臣药笼诸藩小,江汉戎衣六月寒。

岁月几何惊世短,风尘如此叹才难。

旧游却忆钱塘上,泪满遗书不忍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户侍王德华分赈东行

燕山东去马骎骎,百姓应知使者心。

野有赭衣人似兽,途多菜色米如金。

天开岱岳增新观,春到甘棠复旧阴。

若过青州须吊古,范公祠下石泉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与毛三江访匏翁故第暮归有作

久矣门墙梦寐中,偶来还喜故人同。

赋诗尚有庭前树,醒酒兼多竹外风。

百岁遗情孤绿野,一言嘉惠重南宫。

贤郎不负箕裘语,地下真堪慰乃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通州遇老母生日

去岁兹辰捧寿觞,一时冠盖总成行。

萱从蓟北还新梦,梅到淮南有蚤香。

寓客馆看东野线,望慈闱著老莱裳。

稀龄只在明年是,春酒亲持笑上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