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三)

联事当年在海隅,再遵南尾笑言摅。

尚怀拥鼻胡床语,每寄论心尺素书。

松籁舞风鹰隼后,蒲团附火雪霜初。

应怜别久愈无味,茅塞如今拟荷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当年我们曾在海边相聚,再次遵循南尾的欢声笑语。
仍然怀念那些围坐胡床、鼻息相闻的交谈,常常通过书信交换内心的想法。
在松林中,风起时仿佛鹰隼翱翔,初降的雪花落在蒲团上取暖。
想必分别已久,那些往事已不再新鲜,如今我只想拿起锄头,过上田园生活。

注释

联事:过去的聚会。
海隅:海边角落。
遵:遵循。
南尾:地名或聚会地点。
笑言摅:欢声笑语。
尚怀:依旧怀念。
拥鼻:围坐时鼻息相闻。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的坐具。
尺素书:古代用长一尺的白色丝绸写的信。
松籁:松林的声音。
舞风:随风起舞。
鹰隼后:像鹰隼一样。
附火:靠近火源。
雪霜初:初降的雪花。
别久:长时间的分别。
愈无味:越来越失去新鲜感。
茅塞:头脑简单,不开窍。
拟荷锄:打算拿起锄头,过农耕生活。

鉴赏

这首宋诗是曹勋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王应夫的深厚友情。首句“联事当年在海隅”回忆了过去的共事时光,地点偏远。次句“再遵南尾笑言摅”则描绘了两人再次相聚,笑声畅谈的场景。第三句“尚怀拥鼻胡床语”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亲密无间的交谈方式,形象生动。

“每寄论心尺素书”写出了他们之间的通信频繁,通过书信传递心意,体现了友情的深沉。第五句“松籁舞风鹰隼后”以自然景象比喻他们的友谊如松风般自由自在,又如鹰隼般锐利。最后一句“应怜别久愈无味,茅塞如今拟荷锄”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分离的感慨,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回忆和描绘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平淡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二)

平生政不悟三隅,渐老涂穷志莫摅。

行路又迎新历日,寓怀赖有旧图书。

逢时意可情犹在,多病心阑事昧初。

流落此生何处是,欲从老圃学犁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应夫见贻六首(其一)

冥心艰苦走南隅,每读清言意已摅。

竹简固尝窥远业,山阴何止识遗书。

云间未省三年别,海上今欣一笑初。

乘兴此来传句法,颇容求益董梧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台州卫倅

昔日连墙事可嘉,固应屡见雪中花。

稍收帢帻山房景,欲学孤山处士家。

把酒要陪高士醉,临风未觉此心遐。

销闲只与山为伴,坐数比邻再及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叶徵君见寄二首(其二)

庵扉深向白云隈,尘外朋游首重回。

三叠琴心融内景,一窗宴坐蕴真胎。

雨催芝朮依微绿,花发菖蒲积渐开。

寄语道人端有待,莫留水榭与风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