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病骨难支,鬓云渐薄。钏松瘦减兰边玉。

夜来双袖不胜寒,无言自倚潇湘竹。

凉影侵帘,啼痕染烛。寂寥庭院愁萧索。

残灯久伴可怜宵,金钱暗把归期卜。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由清代诗人于懿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病中孤独凄凉的情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寂寞。

“病骨难支,鬓云渐薄。” 开篇即点明女子的身体状况,病痛使得她难以支撑,头发也日渐稀疏。这句通过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女子的虚弱与病态。

“钏松瘦减兰边玉。” 首句描述女子佩戴的玉钏因瘦削而显得松动,仿佛是她身体消瘦的象征。同时,“兰边玉”这一细节,暗示了女子曾经的美丽与高雅,如今却因病痛而黯然失色。

“夜来双袖不胜寒,无言自倚潇湘竹。” 夜晚的寒冷让女子的双袖无法承受,她只能独自依靠着潇湘竹,默默无语。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凉影侵帘,啼痕染烛。” 凉爽的影子穿透窗帘,映照在女子身上;蜡烛上的泪痕仿佛是她无声的哭泣。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女子身处的凄凉氛围,以及她内心深处的悲伤与哀愁。

“寂寥庭院愁萧索。” 庭院空旷寂静,满目萧瑟,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女子心境的写照。她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忧愁,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冷漠与荒凉。

“残灯久伴可怜宵,金钱暗把归期卜。” 在昏黄的残灯下,女子度过了漫长的夜晚,她试图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的归期,但这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这句话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绝望的情绪。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病中女子的孤独与哀愁,展现了她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

于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花阴

梳裹登楼春起早。新绿池塘草。

日日误寻芳,细雨丝风,断续何时了。

商量半臂铺绵少。花勒微寒峭。

卦里问归期,越是多情,越是多烦恼。

形式: 词牌: 醉花阴

蝶恋花.立夏前一日

剪剪东风侵绣户。吹绿苔痕,还又吹轻絮。

蝴蝶翩跹飞不去。十分春色将如许。

燕子呢喃花外语。商略芳春,明日归何处。

檐底蛛丝千万缕。玲珑欲罥斜阳住。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齐天乐.秋暮

迷离衰草秋容老,凄凄蓼花红悴。

归雁横空,疏林坠叶,无限秋声盈耳。重阳过矣。

又疏雨连朝,酿成寒意。

舞蝶伶俜,寻芳犹绕画栏底。

谁家暮砧敲碎,一声声断续,如诉愁思。

瘦菊垂英,轻云弄影,小院添来清致。霜螯正美。

更把酒东篱,浅斟微醉。袖染寒香,晚风侵绣袂。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点绛唇.春暮

轻暖轻寒,单衣未试春将去。满庭飞絮。

草色青如许。目送征鸿,愁绪萦千缕。闲凝伫。

凭栏无语。芳树斜阳暮。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