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斧柯不到处,恶木易成林。

君子抱渴疾,偶然息其阴。

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

事往悔何及,喟焉伤我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杂诗》由清代诗人陈炳所作,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斧柯不到处,恶木易成林”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斧柯象征着正义和力量,而恶木则比喻那些不正之风或邪恶势力。这两句暗示了在正义未能触及的地方,邪恶容易滋生并形成强大的势力,形象地描绘了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接着,“君子抱渴疾,偶然息其阴”转而描述君子的行为。君子虽身陷困境(“渴疾”),但仍然选择在树荫下休息,这里“树荫”象征着避难所或庇护,同时也暗指君子的道德品质如同树荫一般,能为他人提供保护。这一句通过君子的行动,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及其对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

“端人贵洁己,宁使霜露侵”进一步阐述了君子的品质。端人即正直之人,他们重视自我修养,即使面对严酷的环境(“霜露”象征困难与挑战),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被外界环境所动摇。这句话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即使在艰难时刻,也要保持纯洁和正直。

最后,“事往悔何及,喟焉伤我心”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提醒人们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因此在行动之前应深思熟虑,以免后悔莫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们在行事时应谨慎的劝告。

综上所述,《杂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行为的对比,探讨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人道德修养对于自身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行动的警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收录诗词(3)

陈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上

楚国江山古,维舟望渺然。

山盘青入蜀,江合白吞天。

樊口上寒月,汉阳生暝烟。

欲寻抱瓮者,小别夕阳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寻马山人不遇

一壑冷云白,山家何处寻?

忽逢采樵者,遥指梅花林。

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柴门闭幽寂,独立听泉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病中杂诗(其一)

十日发不梳,五日面不靧。

久病卧荒村,秋深积阴晦。

体弱殊畏冷,破衲已可爱。

晚晴秋更佳,山色遥如黛。

我当拭几尘,推窗坐相对。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病中杂诗(其二)

吾爱陆渭南,一生常善病。

谓非酒色来,虽病元气正。

双眼涩如棘,支颐犹高咏。

省事兼寡言,能使心无竞。

病亦不迎医,书卷养性命。

形式: 古风 押[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