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夜起对月》,是明代诗人田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对月而起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良宵耿不寐,皓魄烂华埏”描绘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夜晚,月光如白玉般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明亮的氛围。接着,“夜气湛以肃,良理复其天”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庄严,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回归了自然的秩序。
“神鱼戢比鳞,扬鬐逝故渊”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向往。“倦鸟惜翮翎,瞻巢愤翩跹”则通过倦鸟归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物性岂凿意,生遂悉其然”这两句揭示了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生命遵循这些规律发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理解。“饶饶千金子,堂垂灶突烟”描绘了富贵人家的生活场景,与前文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贫富差异的思考。
“狎客坐羽觞,鼓吹滋华年”描述了宴会上宾客欢聚、音乐声起的热闹场面,与前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一朝延比邻,捐崩更播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最后,“执守宜中人,况复非圣贤”提醒人们应坚守中庸之道,即使不是圣贤也应有所作为。“如有汶上召,为我谢迂愆”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接纳他的想法,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