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

终南山色秀可食,中有游云动凝碧。

华岳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

绀宫琳馆凭险阻,渭水晴川来咫尺。

古木深藏魍魉寒,阴厓晓入蜿蜒黑。

幽人旧隐依青壁,萝径紫篱闭寥阒。

野桥插岸何处船,落日无人独归客。

栎翁笔法追郭熙,远意欲寄烟霞微。

半生江海屡惊梦,万里风尘能化衣。

捷径无媒既愁寂,故山好在曷遄归。

尚说于今明月夜,时有箫声台上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描绘了终南山秀美的景色和隐士的生活情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色的秀美,如“终南山色秀可食”,游云“动凝碧”,展现出山的灵动与宁静。华岳和仙掌的形象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仙都下射金精白”则寓言着仙气与灵光。

接着,诗人通过“绀宫琳馆”、“渭水晴川”等意象,描绘了山中宫殿般的居所和近在咫尺的清溪,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幽深氛围。山中的古木、阴崖和蜿蜒小径,更显其静谧与冷寂,而“幽人旧隐”、“萝径紫篱”则暗示了隐士的孤独与清修生活。

诗人借用“栎翁笔法追郭熙”的赞誉,表达了对郭子静画艺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山水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半生江海屡惊梦”、“万里风尘能化衣”表达了诗人漂泊生涯中的沧桑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诗人以“明月夜”、“箫声台上飞”作结,寓意着即使身处异乡,仍怀揣归乡之情,期待在美好的月夜中听到故乡的箫声,寄托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天香室为四明定水复见心禅师赋

定水山中多古桂,老璘结茅来避世。

囊中少试蒸花法,正藉烟霏作舆卫。

谁令作诗传世人,一时搅动声闻尘。

百年公案结未了,复翁拈起还清新。

唱开石壁壁成字,百颗明珠照天地。

不关旃檀林下风,薰破枯禅半边鼻。

吾闻佛家别有众香国,我亦三生学禅客。

若为一洗六根空,从子归来分半席。

形式: 古风

题赵文敏公木石有先师题于上

吴兴笔法妙天下,人藏片楮无遗者。

南阳诗律动江湖,一篇才出人争写。

二老风流倾一时,只今传画仍传诗。

清涵月露秋见影,黑入雷雨寒无姿。

仇山黄鹤去不返,苕溪鸥波岁俱晚。

好呼铁爪夜铮铮,刻向青珉照人眼。

形式: 古风

题武林姚氏颐寿堂

有地须种木兰花,有树好宿双啼鸦。

木兰女儿能代父,慈鸦之雏能哺母。

姚家堂中如画图,鹤发高居彩衣舞。

当年兵尘暗乡关,扶携稿砧烟瘴间。

天留晚福在平世,去家万里仍生还。

有儿有妇供滫瀡,书声歌声动邻里。

板舆不待鱼轩,列鼎不如负米,中有至乐物莫比。

酌彼金罍酒,起为颐颜寿。

堂前日日春风和,棘心之诗岂足多。

我今独无空尔羡,如此堂中萱草何。

形式: 古风

题雪溪待渡图

晋阳山下蒲村渡,断坂连冈叠烟树。

横汾水落流更急,客子西归迫秋暮。

朔风转雨作雪飞,倚盖沙头泥没屦。

后来者谁须我友,望望津船出前溆。

湿云扑地边鸿惊,危桥挂岸征马生。

樵家有径冻叶平,土床火煖无人声。

乱峰倒倚白石烂,空壑半压冰槎横。

归来想像犹眼底,讵拟褐夫能画此。

溪明雪净古色起,一片荒寒在窗几,岁晚远游吾倦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