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题为《郑义门》,是对郑氏家族孝义之风的颂扬。诗中通过“丹诏旌门”、“千年盛典”、“天子亲书”等词句,描绘了郑氏家族受到朝廷表彰的荣耀时刻,强调了其孝义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
“丹诏旌门巳拜嘉”,开篇即以“丹诏”形容皇帝的诏书,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荣耀,“旌门”则指表彰的牌坊或门楼,此处形象地表达了郑氏家族因孝义之举而被朝廷正式表彰的情景。“巳拜嘉”则暗示了这一荣誉已被家族成员接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千年盛典实堪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表彰活动的非凡意义,不仅在当时是盛大的庆典,而且对于后世而言,也是值得骄傲的历史事件。这表明方孝孺对郑氏家族孝义文化的高度评价和对其长远影响的认可。
“史臣何用春秋笔”,借用《春秋》一书的典故,春秋笔法指的是在历史记载中通过文字表达对人物或事件的褒贬之意,而不直接点明。方孝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此典,意在说明郑氏家族的孝义之举无需借助史官的笔墨来彰显其价值,因为其本身就是历史的佳话,无需刻意修饰。
“天子亲书孝义门”,最后点明了这一表彰的具体形式——天子亲自书写“孝义门”的匾额,这一举动不仅是对郑氏家族的最高荣誉,也体现了皇室对孝道文化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一细节,方孝孺不仅赞扬了郑氏家族的孝义精神,也表达了对孝道文化传承的肯定与推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郑氏家族孝义之举的赞美,展现了方孝孺对孝道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孝义之风的重视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