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夏偶书(其二)

行年七十有六,随世名言则然。

应酬衮衮万状,变化离坎坤乾。

人情曲折参错,动静多寡后先。

孰有孰虚孰实,无高无下无边。

清明靡所不照,一语不可措焉。

先圣为是发愤忘食,某也何敢空度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已经七十六岁了,遵循世俗的言论也是这样。
应对各种事务繁多复杂,经历人生的起落变化,如同天地乾坤的转换。
人间世事复杂多变,动静之间,前后交错难以预料。
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实的,没有绝对的高低和边界。
清明的心境无所不照,任何言语都无法掩饰。
古代圣贤为此发奋忘食,我又怎能虚度光阴。

注释

行年:年龄。
随世:顺应世间。
名言:世俗言论。
应酬:应对事物。
衮衮:形容事务繁多。
离坎坤乾:象征天地变化。
曲折:复杂多变。
动静:动态与静态。
孰有孰虚孰实:分辨真假。
清明:心境清澈。
措:安置、处理。
发愤忘食:极度专注。
空度:虚度。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简的作品,名为《丙子夏偶书(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七十六岁高龄时的感悟与自我反思。

"行年七十有六,随世名言则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认知,将自己的年龄与世间流传的智慧相结合,显示出一种顺应天命、接受自然规律的心态。

"应酬衮衮万状,变化离坎坤乾。" 这里借用了《易经》的坎(水)、坤(地)、乾(天)三卦,形容世界的万象和无穷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变迁不息的观察和感受。

"人情曲折参错,动静多寡后先。" 这两句描绘了人世间的情感纠葛与复杂多变,以及生命中动与静、多与寡的相互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孰有孰虚孰实,无高无下无边。" 这里的“孰”字用来提问,是一种疑问词。整句话表达了对于事物本质的探讨,无论是虚或是实,都没有绝对的高低与边界,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思想。

"清明靡所不照,一语不可措焉。" 这两句形容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光明,以及面对如此博大的宇宙和深邃的人生,语言已无法充分表达,显露出诗人对于生命与宇宙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先圣为是发愤忘食,某也何敢空度岁年。" 表明了诗人对于古圣先贤那种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忘我忘食、不辞辛劳的精神态度的赞赏,并且表达了自己也不愿意虚度年华,要有所追求和贡献的心声。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高瞻远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36)

杨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伏蒙提举秘书郎中以留题县驿新篇封示恻隐惠爱之意自然著见可谓发情止义无愧古作道中不得即具申谢之仪夜还舍秉烛亟次崇韵庸见不敢虚辱大赐之诚非敢为文某惶恐敬上

我学如畎浍,纤流未距川。

何如作难邑,衮衮膏火煎。

学力未纯固,诚不能不迁。

所丧逮寻丈,所补无尘涓。

是则百炼金,无复畏巨燃。

不闻曾氏子,兢兢而虔虔。

一贯融终始,虚明万虑捐。

此道甚简易,劳苦无禹胼。

体妙用亦妙,扬州十万缠。

不熟愧稊稗,未免世累挛。

使者临旧治,盛礼修同年。

所道惟政事,握手意留连。

车行眼偏瞩,粟畦暨麦阡。

父老亟来迎,喜色津津然。

我非当世才,亦复见谓贤。

临违语益稠,不觉膝自前。

更愿所以谙,教我理婚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张时可惠示甲乙藁

凌晨带月上竹舆,荷君封送两卷书。

朦胧未省何文字,中道晓色来徐徐。

乃是约斋甲乙藁,惊喜遽读味新好。

一篇一篇奇益奇,閒姿雅态云生岛。

石泉竹月风萧萧,斗牛剑气秋空高。

意度横出不可速,洒洒落落真诗豪。

慇勤厚意何以报,熟复谨藏永为好。

大雅不作继者谁,恐非少陵所可到。

君心自是思无邪,何假于中植奇葩。

男儿要当追配古圣贤,岂能更与凡卉争春华。

形式: 古风

和胡鼓院郊台致斋即事(其二)

虚口徐行上短廊,拂檐巾角触山光。

高檐踊跃争奇怪,巨笋逢迎效短长。

山木剪裁青玉色,茶瓯问荅素馨香。

是中空洞无边际,收拾山川尽括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胡鼓院郊台致斋即事(其一)

联篇杰作大音稀,云朵低垂向巧枝。

钝学久嗟人去速,痴肠一任句来迟。

断无锦向诗中织,但有春从笔底滋。

尽日斋宫云聚散,不知步武是谁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