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赋二章以谢(其一)

两岁驱驰马首东,曾微一战可论功。

因人偶尔成擒蔡,无计降之愧伐崇。

万灶炊烟归塞下,十分农事到湟中。

酸寒伎俩才如此,辜负新诗托至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两年来在马背上奔波向东行,哪怕只有一次小胜也可称功勋。
因为偶然的机会俘虏了蔡某,但无法使他投降,对此深感惭愧未能征服崇高的对手。
数万座炊烟袅袅升起,回归边塞,农田里的农事繁忙到湟中一带。
我这酸苦艰难的手段仅此而已,真是辜负了您托付的新诗。

注释

两岁:两年。
驱驰:奔波。
马首东:向东行。
微:小。
论功:称功勋。
因人:因为。
成擒:俘虏。
蔡:某人名(蔡某)。
愧伐:惭愧未能征服。
崇:崇高的。
万灶:数万座。
炊烟:袅袅炊烟。
归塞下:回归边塞。
湟中:地名。
酸寒:酸苦艰难。
伎俩:手段。
负:辜负。
新诗:新作的诗。
托至公:托付给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作品,他以陈倅寄来的四首诗为灵感,采用韩愈(昌黎)和裴度的韵脚进行回应,但自谦未能充分匹配,于是写下两章诗作为答谢。诗的内容主要回顾了诗人早年在边疆的经历,提及了一次关键的战斗,虽然俘虏了蔡某,但他并未能顺利招降,对此感到些许遗憾。诗人描述了军营中的炊烟袅袅和战后的农业生产恢复,表达了对和平与农事的向往。最后,他自嘲自己的才能仅限于此,未能写出更佳的诗篇,只能将这份感激之情寄托于诗作之中,赠予友人。整首诗展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过往经历的感慨。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赋二章以谢(其二)

近来人物眇江东,况也书生责勇功。

痛定却思三策谬,归来犹想万山崇。

谁从荀伯官寮里,赋入昌黎句法中。

戎事尚多心事少,苦无佳语可酬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涂见人家园池花木相与叹息既帅机书前所作八诗示滕审言不及予也枕上不能记韵效唐人和诗体自赋八绝句因以寓意(其四)

深居处女静无妆,脱兔飞时势莫当。

已捷不须三舍避,便将战处入耕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涂见人家园池花木相与叹息既帅机书前所作八诗示滕审言不及予也枕上不能记韵效唐人和诗体自赋八绝句因以寓意(其五)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