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舟中看山甚佳

甬江江头发清晓,四顾无如我舟早。

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

看山镇日开孤篷,转帆面面随樵风。

帆欹风急作鸱叫,顷刻已过山千重。

一峰对面一峰隔,每见一峰浮一白。

酒酣倒喝行云来,似有山灵谢颜色。

明朝还到海东头,青天一发见琉球。

此时回忆看山处,又似蹄涔薜棹游。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甬江之上,沿途所见之山川美景。首句“甬江江头发清晓”,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晨的甬江,一片宁静清新。接着,“四顾无如我舟早”一句,表达了诗人独享美景的自豪感。

“红树千行雁一声,两岸秋山入绵渺。”诗人以红树、雁声、秋山为背景,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红树与雁声相映成趣,秋山绵延不绝,给人以深远辽阔之感。

“看山镇日开孤篷,转帆面面随樵风。”诗人乘坐的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缓缓前行,他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两岸的山色,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随着风向的变化,小船也相应地调整方向,与自然界的风力和谐共舞。

“帆欹风急作鸱叫,顷刻已过山千重。”当风力增强时,船帆倾斜,发出类似鸱鸟的叫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声音形象结合,生动地展现了风力之大。片刻之间,船只已经穿越了千重山峦,展现出航行速度之快。

“一峰对面一峰隔,每见一峰浮一白。”随着船只继续前进,诗人不断见到新的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浮一白”可能是指山峰在水面上投下的倒影,或是山峰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白色光泽,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酒酣倒喝行云来,似有山灵谢颜色。”诗人饮酒后,心情愉悦,似乎能与天地万物沟通。他对着飘动的云彩大声呼唤,仿佛得到了山灵的回应,这种超脱世俗的体验令人向往。

“明朝还到海东头,青天一发见琉球。”次日清晨,诗人将再次到达海的东方尽头,远远望见琉球岛。这一句不仅预示了旅程的延续,也暗示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此时回忆看山处,又似蹄涔薜棹游。”最后,诗人回想起这次舟行看山的经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水域,与自然和谐共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和仇丽亭(其一)

前年为访天都去,今岁因探禹穴来。

来往江潭各如梦,逢君仍在越王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仇丽亭(其二)

鸿爪游踪首重回,经年褦襶逐尘埃。

青山笑客不归去,为报饥寒驱又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和仇丽亭(其三)

典衣曾共湖干宿,次第看花不忆家。

几度哦君好诗句,先生意独在梅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和仇丽亭(其五)

惜别匆匆悔见迟,楚云千里是相思。

遥知此去湘潭柳,一夕清霜似鬓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