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彩毫和露写名花,紫艳分明出魏家。
应是洛阳归梦远,缁尘红土半京华。
此诗《题画牡丹》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图景。诗中以“彩毫和露写名花”开篇,巧妙地将画家的笔触与自然界的露水相结合,赋予了牡丹以鲜活的生命力。接着,“紫艳分明出魏家”,点明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仿佛是从古代魏国的宫廷中走出的绝世佳人,其色彩鲜明而高贵。
“应是洛阳归梦远”一句,借牡丹联想到洛阳,一个历史上著名的牡丹观赏地,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缁尘红土半京华”,描绘了京城中牡丹盛开的景象,虽然繁华尽显,但其中也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繁华背后的寂寞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赞美了牡丹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春深喜见一样红,翠幕高张日正中。
为语两郎须记取,爱身当与爱花同。
眼看春去减秾华,倚槛依依影共斜。
开向省中犹不赏,错将飘泊怨天涯。
洛阳春色画图中,幻出天然夺化工。
不泥繁华竞红紫,一般清艳领东风。
宫云朵朵映朝霞,百宝栏前斗丽华。
卯酒未消红玉面,薄施檀粉伴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