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五)

警跸遥闻出楚山,奋飞直欲诣行间。

荒墩木叶谁家戍?浅水芦花何处关?

未得星驰追御宿,只凭露布涴愁颜。

腐儒错莫从人笑,迟暮犹论耿邓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五首,创作于中秋十九日,诗人暂时回到村庄时所感所想。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警跸遥闻出楚山,奋飞直欲诣行间”,以“警跸”象征朝廷的威严,诗人仿佛听到远处山间的警报声,内心激荡,渴望投身战场,为国效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事的关注。

颔联“荒墩木叶谁家戍?浅水芦花何处关?”通过描绘荒凉的边塞景象,以及随风飘落的木叶和芦花,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边疆戍卒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边防的脆弱和不稳定。

颈联“未得星驰追御宿,只凭露布涴愁颜。”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及时赶到皇帝驻地,只能通过军报了解战况的无奈和焦虑。这里的“星驰”形容速度之快,“御宿”指皇帝驻地,“露布”则是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诗人通过这一联,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内心的沉重负担。

尾联“腐儒错莫从人笑,迟暮犹论耿邓班。”诗人自称为“腐儒”,意指自己虽学识浅薄,但仍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面对他人的嘲笑,诗人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心志如同汉代的耿弇和邓禹一般坚定。这里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理想、不改初心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展现了其个人的道德坚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六)

头白那禁更白头,况逢秋月又添秋。

笛飞瓜步空传恨,刀剪吴淞始断愁。

半壁东南馀虎兕,百年臣子总凫鸥。

兔园断烂芝麻鉴,临极犹闻起一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七)

乱流深惜济川功,静啸悲吟土室中。

策杖却追夸父日,扁舟还载庶人风。

戎戎山雨蒙头白,飐飐渔灯过影红。

秋老夜深龙睡熟,河边无恙纬萧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八)

孤篷信宿且逶迤,白水柴门返故陂。

丹桂月舒新结子,苍梧云护旧封枝。

歌阑长夜秋方盛,语到胥闾日每移。

小饮折花重剪烛,参旗长并酒旗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九月初二日,泛舟吴门而作(其一)

槎枒枮蘖矗平林,刺眼浑疑战戟森。

朔气亘天围大陆,金风掠地战重阴。

覆蕉野鹿年年梦,啼枕吟蛩夜夜心。

漏尽木鱼声策策,依然木叶响寒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