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游仙词(其十六)》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仙境与人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白玉精神赤玉颜”,开篇即以“白玉”和“赤玉”象征仙人的纯洁与热情,形象地描绘了仙人超凡脱俗的精神面貌。白玉象征着纯净无瑕,赤玉则代表了热情奔放,两者结合,展现出仙人既高洁又充满活力的形象。
“早云出去暮云还”,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仙人来去无常的生活状态。早上的云彩散去,晚上的云彩又重新聚拢,象征着仙人仿佛随时可以离开尘世,又随时可能再次降临人间,充满了神秘与不可捉摸的色彩。
“神仙不绝人间世,多在名山大泽间”,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认为神仙虽然存在于世间,但更多地隐匿于名山大泽之中,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与人间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